郭景珊带领的家族兵在辽东战场上同日伪军作战近百次之多。后来在日伪军的追剿下,郭氏家族兵被迫退入关内。在民族危亡的关头,郭景珊把亲戚朋友动员起来参加抗日爱国行动,多少年来一直被百姓所称颂。
开始阅读郭景珊,字俊杰,号仙洲,1901年6月4日(光绪二十七年四月十八日)生于辽宁省八角台(今台安县)新开河乡唐屯村东马家窝堡,与张学良是同年同月同日又同县生,跟随张学良将军戎马十几年。
郭景珊为了抗日卖掉房产和母亲的首饰,还把积蓄多年的三千元大洋一并捐出用作抗日资金,并发动自家亲属,哥哥、侄子、外甥、姨兄、朋友二十几人,作为组建抗日武装的骨干,并联络东边道十几个县的公安局长、公安大队长、原警察班同学及爱国的仁人志士共同抗日。
郭景珊和唐聚伍于1932年4月21日在桓仁县正式竖起了“辽宁民众自卫军”抗日大旗,召开了誓师大会,发布了《安民佈告》及《告民众及武装同志书》,各县改悬青天白日旗,并通电全国,开始了轰轰烈烈的东边道抗日斗争。
誓师大会后,郭景珊任前敌总指挥,带领人马先后在新宾、牛毛坞、宽甸等地与日伪军进行多次战斗。当时在队伍里有十多人是郭景珊亲自招募的家乡亲属,在他的引导下,队伍抗日士气高涨。
郭景珊带领的家族兵在辽东战场上同日伪军作战近百次之多。后来在日伪军的追剿下,郭氏家族兵被迫退入关内。在民族危亡的关头,郭景珊把亲戚朋友动员起来参加抗日爱国行动,多少年来一直被百姓所称颂。
“我有一位让我敬仰又敬畏,特别值得我骄傲和自豪的父亲,他一生不图名、不为利、不爱官、不爱财,他是爱国爱民的抗日英雄——郭景珊。”郭景珊的儿子、76岁高龄的郭春光老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