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ln.xinhuanet.com
 频道首页 | | 旅游在辽宁 | 专题集粹 | 记者专栏| 政府在线 | 时事点评 | 健康人生
   杰出人物 | 证 券 | IT互联网 | 关注就业| 流行时尚 | 房产天地 | 汽车世界 | 分社简介
当前位置: 首页 >> 焦点网谈 <<< 往期内容 >>>

2004/03/12

  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诸多决定性因素中,有一条是相当令人瞩目的,那就是招商、安商环境好不好。前不久,记者在辽西某市采访,当地市委机关一位干部笑谈:对投资软环境,老百姓比喻为扑克牌中的J、Q、K。所谓J,就是千方百计、你说啥我答应啥,先把你“勾”来;所谓Q,就是你来之初,我会想法把你的资金、技术都“圈”拢住;所谓K,就是没过多久,有关权势部门就一拥而至,要在你身上揩“油”砍“肉”!针对这种情况,去年以来,辽宁省委、省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强力措施来改善招商、安商环境。

  特别声明:新华网“焦点网谈”栏目的文章均为独家专访,任何网站、报刊、电台、电视台未经新华网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转载。

联系电话:024—23828522
     024—23828523

E-mail:lnwork@xinhuanet.com

新华网辽宁频道 策划:陈孟阳 文字:魏运亨 摄影:魏运亨 任勇 编辑:王晓 审发:焦点网谈栏目组
锦州市大福源超市曾遭到工商、质检部门
执法人员的违规罚款,企业苦不堪言。
开门招商 关门揩油  

  

  事实证明,这JQK的坊间之言绝非笑谈,正是一些地方被招商企业的命运写照。

  台商独资的J市“大福源超市”,本来开业后势头不错,但不到半年,企业就叫苦不迭了。去年4月16日,J市工商局消保处对这家超市经营的服装和皮鞋进行了10批次的抽查,并将样品送检。经检验,部分产品不合格。本来,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管理办法》规定:国家监督抽查不向企业收取质检费用;被抽查的产品不合格,应责成企业进行整改;企业整改工作完成后,应当向当地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提出复查申请,由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委托符合《产品质量法》规定的有关产品质量检验机构,按原方案进行抽样复查;复查检验费用由不合格产品生产企业支付。但J市工商局消保处没有按国家规定办,不但不给“大福源”超市整改和申请复查的时间,而且在没有复检的情况下,向“大福源”超市下达了交纳7200元“质检费”的通知。

  没过多久,J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质检所又上来了,对“大福源”超市自制的甜面包、鲜奶草莓切片面包和蛋糕进行检验,结果卫生标准合格,但糖分、水分和酸度三项与国家标准不一致。本来,国家规定,面包生产可以执行国家标准,也可以执行企业标准。“大福源”超市生产的面包只有企业配方,未制订企业标准。对蛋糕的检验,国家规定,如抽检不符合标准,要复检1-2次。复检仍不合格时,产品按不合格处理。根据上述规定,质检部门本应热情向企业提供服务,或帮助其改进工艺,或帮助其制定和完善企业标准,支持企业的生产和销售。然而,J市质监局监督处副处长张子祥、主任科员申景新,违规认定全部产品为不合格产品,擅自下达处罚告知,责令大福源超市停止生产、销售,罚款8000元。当企业与其交涉时,张、申态度蛮横,恃权逞威。

  类似的情况,不光是在J市,在辽宁省其它地方都屡有发生。

工商、质检、城管、公安等执法机关
都应是安商、护商的保护神。
可鄙的“权力寻租”  

  辽宁一些地方投资环境不好,主要是一些掌握实权的政府机关、执法部门不是把发展地方经济视为己任,而是把投资商和经营者当成自己“权力寻租”的对象,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

  J市一个民营企业由于急等送货,在外地很顺利地购买了一辆手续齐全的冷藏运输车,回到J市办理营运执照时,工作人员却以各种理由不予办理,最令人气愤的理由竟是“处长喝多了不能办”。企业为此前后跑了41天,仅出租车费就花了380元。而在天津、赤峰等地,当天买车当天即能办完所有手续,车牌号任选,非常便捷周到。所以,该企业后来又买了几辆车,都是在当地办好所有手续再开回J市。

  对民营企业横挑鼻子竖挑眼,这还算轻的。重的是干脆利用手中的权利威胁讹诈,非让这些民营企业“大口吐血”不可。B市的一位民营企业家卢先生,经营着一个小煤窑和一个水泥厂。去年3月底,B市公安局经侦处来人,说是要核实煤窑偷漏税情况。卢先生说:“我是市人大代表、市劳动模范、市十佳公民,一向遵纪守法。全区各家煤窑都是实行的定税,我家的煤窑定了40万元的税,我主动上交了64万元,区政府非常满意。如果有漏税情况,我肯定补上,有文件规定的,我肯定照办。”但B市公安局经侦支队的几个人可不管这些,从4月2日22时到4月9日17时,他们对这位市人大代表、民营企业家非法限制人身自由达163小时之久,并威逼卢先生拿出50万元钱和赞助1000吨水泥。后来,B市人大要求公安机关作出解释,经侦支队一位主要领导也因其它经济问题被法院判了重刑,这位民营企业家的钱和水泥也才被退还。

投资商害怕“一把赢、把把输”而忍气吞声  


锦州市纪委监察局为治理经济软环境
制定“高压线”

  辽宁一些地方的投资环境不尽如人意,最直接的后果是伤了外地投资商和本地经营者的心,使他们萌生去意。
  
  地处辽西的C市,素以贫困闻名,按说这里应当对投资商和经营者格外青睐,但实际上一些执法部门和垄断行业仍我行我素,对客商刀下无情。一位经营餐饮洗浴的女民营企业家告诉记者,前年,她酒店门前公路植树,劳动后很多执法单位的人员都来洗浴,不但不花钱买票,还得好好招待。某供电部门的三个干部因为洗浴的人太多,有两个人没有搓上澡,便打电话给女老板发泄不满。第二天,这几个供电部门的人员又来查企业是否有窃电行为,借口有一根电线连在了变压器上(实际上是相邻的镇政府的电线),便向这家民营企业下了罚单。这位女民营企业家感慨地说,在C市经商,各方面的关系都得维持,否则就是一把赢、把把输。

  J市某民营环保企业,依托中科院和清华大学先进的科研成果,环保产品走红全国,每年产值达到4000万元,效益相当不错。没想到,在J市这样的地方,象这样“有膘”的企业没几个,于是“盯上来”的部门自然也就多。企业董事长兼总经理赵先生告诉记者,他不抽烟、不喝酒、不擅歌舞、不打麻将、不爱应酬,于是一批执法人员就说他“牛X”。尽管这家企业的办公楼内挂着醒目的“重点保护企业”牌匾,但去检查的执法人员却十分不屑地说:“这连个XX都不顶!”去年上半年,地税、国税、工商、土地、城管等部门不知要来查多少次。这家企业在路边立有一广告牌,城管来人先是说“妨碍交通”,后又改口说“牌子做得不好看”,并明确说自己的一个亲戚开美术装潢社,广告牌子做得好。赵先生无奈之下,只好给市委书记写信诉苦:“为了不停地应付各种检查,每年不知耗去我多少精力。因为来的人都是衙门里的人,又不敢怠慢,有时为了工程必须出的‘差’也只好拖延或辞掉,深怕检查人员说我架子大、不礼貌。”在与记者交谈时,赵先生一再叮嘱不要暴露他的企业名称,他说这些执法人员已组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心黑手辣。他透露说,实在不行,他准备将企业搬到南方去,因为那边的投资环境远比这里宽松。

专家解析:软环境主要决定于体制和机制  


鞍山市公共行政服务中心

公共行政服务中心的设立大大方便了企业

  包括辽宁在内的北方软环境与南方沿海省市相比,似乎问题更多一些。这是否与地域及人文文化有关呢?辽宁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所长沈殿忠研究员认为,这中间的关系并不大。他举例说,辽宁的一些干部到了广东都干得不错,而一些从南方调来的干部,到了辽宁往往难施拳脚。除了干部,商人也是一样,很多辽宁人到深圳、广东、上海发展,都大获成功。因此,可以说地域和人文文化不是重要因素。

  为探讨辽宁省一些地方招商、安商出现问题的原因,记者请教了省内一些专家学者。他们认为,内中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四:

  一是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陈旧思想观念和过时管理理念在作祟。辽宁曾自诩为“共和国工业长子”,在建国后的40余年中,辽宁经济主要是国有“一枝独秀”,政府各部门对企业经济行为也一直予以强力干涉。一些权势机关和执法部门总想充当企业经济行为的“指导员”和“制裁者”。沈阳市一位副局级干部郑先生坦言:“很多机关工作人员都进入一个误区,认为政府就是要审批,审批就要盖章。如果没了审批权,那就没人来找了,官还算什么官呢?”正因为如此,早在五六年前南方就普遍实施的“一站式办事大厅”,辽宁一些地方却仍在筹划,究其原因就是一些部门不愿放权。

  二是一些执法部门不是甘当经济“助推器”,而是充当“制动器”。辽宁一位金融界厅级干部早在十年前就嘲讽说,辽宁是“车破闸好使”,没人研究“发动机”功率强不强,倒是有人在试“刹车”灵不灵。凌海市地处关内外咽喉要道,这个市的运输管理所不为经济发展服务,却以地利之便大搞公路“三乱”。这个运管所核编是73人,但实际在职人员318人。运管所下设17个基层单位,有16个以上路罚款为主业,2001年罚款额为269万元,2002年剧增到1124.8万元,2003年第一季度为274.5万元。辽河油田的一辆车,被扣一天就强行收取210元看车费。沈阳一私营企业的个人自用面包车,车内拉了4捆防水卷材和4桶防水胶,硬被说成是“人货混装”,下达了2万元的罚单。去年,这个市新庄子乡交通助理张宏权雇用社会闲散人员收取农拖养路费,截住锦州面粉厂下岗职工张爱军拉水果的三轮车检查,他们以怀疑车主养路费是假的为由将车扣下,车主再三解释,甚至三次给他们下跪都不行,最后还是强行收取70元钱并不开收据,才将车放行。

  三是对破坏投资软环境的行为揭露不够,处理不力。辽宁这些年也不断下文件,做规定,要求政府各部门和执法单位努力创造良好投资环境,但各地打击破坏投资环境者则是“雷声大,雨点稀”,投鼠忌器。对一些典型案例,有关部门也捂着不肯公开曝光。

  四是与北方人长期形成的心理因素有一定关系。新中国成立前的200年间,辽宁人先是受满清王朝八旗权贵、后是受日本鬼子及军阀势力的奴役,一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解放后,计划经济的体制下,人人都有了饭碗,大家不患寡而患不均,对富人有一股天生的仇视和嫉妒。新华社吉林分社记者李亚彪在温州采访后发现,温州人看见别人比自己有钱,心态是我要挣比你还多的钱;而东北人心态则是,我没挣着钱,也不能让你挣到钱!

标本兼治 猛药治疾  


沈阳市长陈政高会见德国外商

  去年以来,辽宁省委、省政府急生产力发展之所急,强调要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优化经济软环境,推动全省快速发展上。各地对某些政府职能部门吃拿卡要、推诿扯皮、徇私枉法等痼疾下“猛药”,在查处典型案件的同时辅以建章立制、宣传教育等多种手段,标本兼治,收到了良好效果。

  省会城市沈阳,全市的行政审批事项经三度大刀阔斧削减,已从1229项减为239项,大大少于京、津、沪等城市。全市所有审批事项的平均承诺时限压缩为7天。这个市的外经局,过去办《外商投资企业证书》最少得十天半月,现在通过办事大厅,顺利的话当天就能搞定。沈阳市人事局过去有55项审批权,现在只保留了5项。

  辽西的中心城市锦州,一些政府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对投资者采取刚安身、便剔“肉”的做法,市纪检监察机关针对这种情况下猛药,治痼疾,收效相当显著。去年7月,在深入调查取证的基础上,锦州市纪委、市监察局决定严肃查处凌海市公路“三乱”问题。面对方方面面的说情风,他们坚持原则,不为所动,坚持通过媒体发出通报,对有关责任人予以党纪政纪处分,运管所违规收费和罚款被收缴。锦州市纪检监察部门为优化全市的经济环境,制定了《关于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违纪行为的处分规定(试行)》。这34条规定具体详实,界定明确,好比是一条条“高压线”,谁犯了哪一条,就有相应哪一条的纪律处分在等着。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教育乱收费问题,锦州市纪检监察部门在教育系统进行“五公开”试点,实行“阳光操作”,收费总额下降了1000多万元,学生家长非常满意。为了切实从源头减轻农民负担,锦州市实行了“两停、两改、四治理”措施,即停止农民负担预算制度,停止变卖、拍卖村级集体资产;改变农民负担“上打租”做法,取消村级招待费,改变村账管理办法,实行村账乡代管;治理报刊摊派、搭车收费和一税多收等。这些措施保证了全市农民每年减负6000多万元,农民拍手叫好。

  春节前夕,辽宁省委书记闻世震在省纪委第四次全会上再次强调,对那些干扰和破坏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案件,对那些干部官僚主义、盲目决策,或为追求个人政绩而给党和人民造成重大损失的案件,对那些以权谋私、敲诈勒索,直接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件,都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人们有理由相信,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辽宁的招商、安商环境一定会越来越好。(完)


打印本稿  

发表评论

  推荐给朋友:
   

新华网新闻检索
组合检索 帮助
版权所有:新华网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新华社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