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焦点网谈 <<< 往期内容 >>>

 

  突如其来的非典病毒在神州大地肆虐。一场没有硝烟的斗争,考验着中华儿女,也培育和锤炼着民族精神。举国上下奏响了一曲"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抗非典壮歌。沈阳铁路局客运公司三万名职工,在这伟大精神的鼓舞下,直面病魔,沉静而勇敢,在铁路运输抗击非典的第一线,锻造着自己的信念,也实践着庄严的承诺:……

  特别声明:新华网“焦点网谈”栏目的文章均为独家专访,任何网站、报刊、电台、电视台未经新华网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转载。
联系电话:66068671
     63076421
传真:66069781转8039
Email:jiaodian@xinhuanet.com
新华网辽宁频道  策划:马义 陈孟阳 报道:慧君 保明 贵友  编辑制作:徐如光 审发:焦点网谈栏目组
  这是一个万物复苏的季节,但人们的心中却无法尽情领略大地的春色和鲜花的芬芳与绚烂。一个被称作非典的病毒,以迅猛的速度和多形传播渠道,在中国、乃至世界横行。它侵袭人们的身体,吞噬着人的生命。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灾害,中国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打响了歼灭非典病魔的战斗。

  在防治非典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铁路运输肩负着重大的责任。旅客列车作为大众化的交通工具,由于旅客流量大、人员复杂、运行交路长、流向遍及全国各地等特点,极易被病毒感染,或者成为疫病传播和扩散的工具。理所当然地被确定为防治非典的前沿阵地。沈阳铁路局客运公司全体干部职工,就这样毅然走上了抗击非典的第一线。

工作人员在为乘客检测体温

  病魔袭来,他们坚定地选择--决不当逃兵

 

 

   "非典,我们只能面对,不能逃避。我宁可战死在岗位上,也决不能让它吓死在被窝里。"沈阳客运分公司K53/4次列车4组列车长张爽这样说。"抗击非典,旅客列车就是战场,我们就是战士,是战士,就只能冲锋,没有任何理由退缩,谁都不能当逃兵"。说出了全体乘务员的共同心声。这是一个无悔的选择,这更是一个坚定的承诺。坦然自若,铿锵有力。


  初春的四月,草长莺飞,春色惹人。但是非典疫情的逐步蔓延,始终让人们难以释怀。沈阳铁路局客运公司,每天开行193对旅客列车,运送40万名旅客,并有多趟进京进穗列车和进入疫病高发地区的列车,每趟列车都有可能有非典病人或疑似病人乘坐,随时随地都有被传染的危险。其抗击非典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

  危难袭来,有人恐慌、忧虑,是可以理解的。然而,面对危难,沈阳铁路局客运公司的列车乘务员却表现出了临危不惧的气概与豪情。
  见到过刘守刚的人,都会感受到他的目光里始终透着一种坚定。他是沈阳客运分公司T53/4次进京车队的党总支书记。二十多年客运工作的历练,让他始终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在任何困难面前都不能退缩,只能是站排头。

  每天疫情报告不断变化的数字,牵动着刘守刚的心。他敏锐地意识到,他和车队的全体乘务员都面临着一场严峻的考验。

  "我们是进京的品牌列车,全社会都在注视着我们。目前,北京是疫病高发地,我知道走这趟车,危险性更大,然而,抗击非典,列车就是战场,我们每个乘务员都是战士,是战士,就不能临阵脱逃,要各自为战。"他在乘务员出乘的动员会上坚定地对大家说。

  乘务员从他的话语中,从他目光里感受到的是责任和一种坚定的信念。虽然没有热烈的掌声,但却化作了无声的誓言。

  每天夜晚,在沈阳北站的第一站台上,都能看到他和其他车队领导送车的身影。而他和车队长也都能在与一个个列车乘务员交换的刚毅而平和目光里,看到了什么叫勇往直前。

  4月29日18点。T53/4次车队长马桂欣和往常一样准备送车班出乘。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把她刚迈出门的脚拽了回来。

  听筒里是一个女孩儿急切的声音:"是马阿姨吗,我是54次 林丽敏的女儿。阿姨,我求求你了,别让我妈再走班了,我今年高考,现在是关键时期,我妈整天走车,我一天也不安心,真担心妈妈走车感染上非典,那可让我怎么办呀!我辛辛苦苦读的十年书不就白念啦!阿姨,我求你了!……"这时,女孩儿已经泣不成声了。马队长还没有答话,林丽敏和其他乘务员已经进门了。马桂欣用左手捂住送话筒,半天没有说出话来,她和林丽敏的目光瞬间对视中,看到双方的眼眶里都噙满了泪水。

  林丽敏擦了擦眼角的泪水,对马队长说,"我估摸着孩子她会给你打这个电话的。在家她已经哭着喊着,拉住我,不让我走车。对女儿的恳求,我这个当妈的心里很矛盾,也很难过。我是下了好大决心,背着孩子才走出家门,来走这个班的。不过,队长你放心,不能因为我影响了大家,我决不会拖班组的后腿。

  在场的都是已经做了母亲的乘务员,听了这番话,眼睛也都是酸酸的,抑制不住的泪水一滴一滴地落了下来。十几个女人都默默地注视着马桂欣队长,她们柔情的目光中深藏着对子女深深的爱,更透着一种走上抗击非典一线的坚定。

  哪个人不爱自己的孩子,尤其是经年累月在外出乘的乘务员,他们爱孩子爱的更强烈。而他们在抗非典的非常时期,却不能满足孩子的要求,他们只是为了更好地坚守岗位,坚守阵地。

  富欣,K53/4次三组列车员,父母在国外工作,她和妹妹在一起生活。大洋彼岸的父母常常打电话、发电子邮件来,千叮咛万嘱咐她,一定要照顾好自己,更要照顾好妹妹。她的妹妹正在沈阳瑞诺外国语学校读书,学校知道富欣是列车乘务员并跑北京,已经让其妹妹停止上学了。4月27日,妹妹哭着跟着她来到车队,抱着姐姐的腿哀求着不要出乘。在场的同志都劝富欣暂时休一个班,可富欣坚持要走。她含着眼泪拉着妹妹的手说,"好妹妹,不是姐姐心狠,是姐姐有这个职责,今天我不走,明天她不走,那这车谁走哇!坚持一下,过了这段时间就好了。你这样,要是让爸爸妈妈知道了,他们能放心吗!"妹妹眼含泪水目送姐姐踏上了列车。

  一位母亲说:"儿子,这段时间非典闹得这么厉害,妈一个月给你700元钱,你就别走班了"。"妈妈,这不是钱不钱的事,我也不是差那点钱。但在这种情况下,我一个大小伙子能当逃兵吗?"这是K54/3次6组列车员张胜在母亲的疼爱与焦灼中,劝说了妈妈后走上了工作岗位。列车长金雪威和9名乘务员,被隔离观察一解除,当天就要求走车。

  长春客运分公司北京车队六组列车长董凤杰,休班时不慎把左脚扭伤,红肿的很厉害,本应当休息一个班,当她想到在抗非典的时期,如果自己不出乘,就等于给别人增加被非典感染的机会时,他说服了丈夫和孩子,仍然一瘸一拐地坚持出乘了。在长春分公司,我们还了解到,北京车队乘务员赵岩、陆萍,西安车队的乘务员李朔,为了积极投入抗非典战役,都多次推迟了婚期。她们对家人说,在这个时候推迟婚期,将来的生活会更甜蜜、更美满、更幸福。

  大连分公司T83/4次2组软卧列车员马娜,孩子刚刚满周岁,丈夫不让她走班,怕给孩子染上非典,公公婆婆也不让她走车,并对她说,你在车班挣多少钱,我们给你多少钱,你只要把孙子给我们照顾好。4月29日,家里人知道又该她走班,就把她反锁在家里,并把铁路服藏了起来。小马知道后,心急如焚,反复做家人的工作,给他们讲自己的责任,讲不走班给别的同志带来的影响,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苦劝,终于说服了公婆,当他们同意走班了,离开车时间只有30分钟,赶紧打的到车站。当T83次列车开车前5分钟,小马终于赶到了。T227/8次4组列车员苑杰,家住旅顺口号,4岁的儿子因为自己跑北京列车被退园,公公刚去世,婆婆患心脏病,家里有许多困难。4月下旬以来,她又患了急性膀胱炎,每天输点滴。同志们都劝她不行就休息几天,她回答说:"要是在平时,我真想休息几天,可现在是什么时候,我怎么能休呢?"她一直坚持走班。

  锦州分公司2589/90次列车长孟悦,曾在4月中旬入库做卫生时,被出租车撞伤,手骨骨折,医生让他休息两个月,但他却在防非典的关键时候,提前上了岗。5组广播员张锦会,父亲于5月1日突然去世,在治丧期间,又赶上5月3日自己走班,她没有犹豫,把父亲送到殡仪馆,就回到了岗位上。岳淑清本是乘务锦州至沈阳北的6755次列车,这趟车不是非典关键车,4月30日下午主动到车队,向党总支书记和车队长请战:"如果关键车缺员需要人,请领导安排我上车。"

  在通辽分公司,旅服车间组成"与非典抗争请战队",已有48人写出请战书。每个人都这样写道:"在抗非典的非常时期,只要战场需要,组织上一声令下,我们就会冲向前,决不当逃兵。"

  吉林分公司吉-京三组乘务员张伟冬,是姥姥一手把她拉扯大,最近姥姥病重住院,妈妈让他请假休息几天照顾姥姥,尽尽孝心,但由于正是抗非典的时期,他对妈妈说,现在国家有难,正是组织上考验我们的时候,我决不能离开岗位。他不顾家人的埋怨,直到姥姥去世也没能回老家看望老人一眼。他说,我现在才真正理解忠孝难以两全的含义。

  通化分公司北京车队6组列车长张桂荣,接到姐姐电话:"妹妹,咱们家姐四个,有两 个已经离开了我们,现在你走北京,你当车长又直接接触旅客,危险性很大,一旦出个意外,我可怎么活啊!你去找领导请一段时间假,或调调线。你要不好说,我去找你们领导。"听了姐姐的话,张桂荣眼含泪水对姐姐说:"好姐姐,现在这个时候,我也害怕。但我要真找领导,那今后我可怎么见人啊!我的工作职责不允许,我也决不会在这个时候当逃兵。你放心,我会保护好我自己的。"放下电话,她又准备出乘的行装了。

  还有许许多多感人的事迹,我们无法在这里一一叙述,但我们从案头这一摞一摞反映乘务员先进事迹的材料里,从全公司没有一人因怕感染非典而临阵脱逃的现实中,看到了广大列车乘务员毫不犹豫走向抗非典第一线的身影,也触摸到了每个乘务员战胜非典的坚强信念和决心。

    也许,每个人的一生中会有多次选择,而重要的选择却不会多。在这场抗击非典的斗争中,客运公司的列车乘务员,虽然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轰轰烈烈的行为,他们只是立足岗位默默地作出了正确的选择。而这种无悔的选择,将使每个人的人生历程增加辉煌。

 

  危难之中,他们唱响一首歌--爱的奉献

 


  爱是可贵的,一个人爱家庭、爱孩子、爱丈夫、爱妻子是道德高尚的表现,如果再把这种爱升华到爱工作、爱事业、爱祖国、爱人民,就是一种博大的爱、伟大的爱。这种爱的集中体现就是奉献。奉献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每当看到一队队整装待发的列车乘务员,带着责任和庄严、自信和牵挂,奔赴抗击非典的一线,你可知道他们和他们的家人为此付出了多少爱,奉献了多少情,怎能对他们的奉献精神不肃然起敬。这是一种舍小家顾大家的美德,这更是一种绵长悠深的情爱。境界高尚,春风明鉴。

  有爱就有信心,就有力量。虽然病魔离我们不远,但爱离我们更近。

    锦州客运分公司北京车队4组列车员张立莹,乘务回来后,她身心十分疲惫地回到家里。几天来她始终考虑自己整天走车进疫区,接触旅客,怕给家人带来不幸。她愧疚地对丈夫说:"我放不下我的岗位,为了你和孩子的安全,要不我自己租个房子住?"丈夫摇摇头,一下子把她和孩子拥在一起,面带微笑,充满深情地说:"别那么想,我们是夫妻,不能分开,你不怕,我也不怕!"懂事的小儿子,擦着妈妈的眼泪说,"妈妈,我也不怕……" 家庭的温暖,亲人的爱为她擎起一片天。

  在职业的背后,每一名列车乘务员都有自己的亲人。他们是母亲、妻子、女儿,或是父亲、丈夫、儿子。他们有牵挂,也有思念,更有对事业爱的奉献。

乘务工作人员认真细致的进行车箱的消毒

  为了不使自己走车给家人带来危险,全公司有180多名乘务员把自己的子女寄养在父母、亲属和朋友家。自己又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吉林客运分公司吉-京五组乘务员徐春娥,已经快半个月没有回家了。她思念自己温暖的家,牵挂着自己的孩子,每次出乘前或是回来,是她最痛苦的时候。咫尺天涯,只能用电话向家人报个平安。五一前的一天,在她打开车门准备迎接旅客的时候,她的手机响了。传来了5岁儿子天真而急切的声音: "妈妈,你为什么不回家呀,你怎么啦?你不想我吗,妈妈,我好想你,我想让你抱抱我!"
  做妈妈的怎么也不知道该怎样来回答儿子这么多问题!她哽咽着对儿子说:"宝宝别哭,妈妈挺好的,你爸爸好吗?姥姥的身体好吗?一定要听话,过段时间妈妈一定回去……" !无法再说下去了。
  徐春娥默默地擦掉了眼里泪水,她把痛苦深深地埋在心里。依然用微笑迎接每一名上车的旅客。虽然戴口罩,旅客看到的是只是她的一双眼睛,但在她那双写满笑意的眸子里,感到了这个春天的温馨与美丽。

爱亲人的人总是被爱牵挂。
  沈阳分公司K53/4次车队的乘务员李新艳在父母眼里可是一个掌上明珠。她深爱自己的父母,父母也更疼爱自己的女儿。为了能让女儿消除恐惧心理,安心坚守岗位,他们托人买了一些转移因子注射液,为女儿增添了战胜自我,战胜"非典"的信心。乘务员马婷婷,面对疫情,一度思想负担很重,也曾产生不想继续走车的念头。小马的妈妈身体有病,正在住院治疗,她借机对妈妈说:"我想在家照顾您,不去走车了。"妈妈看了看她,没有说话。4月30日,马婷婷该出乘了,妈妈看到女儿还在犹豫,不顾病痛,毅然决定陪伴女儿到车队。来到站台,老人对车长说:"我知道在这样的时候,你们肯定不希望有人掉队,我今天把婷婷'押送'来,交给你们。"列车徐徐开动了,当她看到女儿口罩上露出的那双凝视她的眼神,泪水簌簌地直往下掉。此时无情胜有情。她对送站的车队领导说:"这孩子还是小,还可能不完全理解我,其实,哪有妈妈不疼孩子的,今天婷婷不走,别人家的孩子就得连着班走,就得给别人增加危险。谁都有母亲,我可不能那么做"。
  母亲的心都是善良的。支持女儿上"前线"的行为,它所表现的还不仅仅是爱,更包涵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与公公、婆婆住在一起的陈艳东,是锦州客运分公司北京车队二组列车长。婆婆在家开了一个学生小餐桌,生意十分红火。但是,社区管理人员得知陈艳东乘务的列车是开往疫区的列车时,很有意见。为了避免学生因吃饭而被感染,有关部门和她的婆婆商量停开小饭桌。陈艳东也劝婆婆暂时停开一阵子。生活并不宽裕的婆婆这下可急了。整天茶饭不思,对儿媳妇也有点想法,要求她换个线走班。陈艳东耐心地对婆婆说:"妈啊!那怎么能行。现在是非常时期,我们总不能只顾自己的利益,而不顾大家的利益呀!挺过这一段就好啦,到时候咱们再重新开业。"一席话,使婆婆对儿媳有了一些理解。
  我们在和部分车队干部、乘务员座谈时,他们感慨地说:"我们战斗在一线,辛苦并不算什么,也不害怕危险,我们真正渴望的是家庭、社会和亲朋的理解。"
  是啊,我们的列车员、列车长,每天到疫区,并要接触成百上千名旅客,不仅要搞好服务,还要近距离观察旅客,确实辛苦,并且存在着被感染的危险。到5月5日,全公司有72名乘务人员由于接触高烧病人,被隔离观察。
  我们的乘警,肩负着确保旅客生命财产安全的责任,在这同时,他们主动上前,与列车长一起逐个排查发热旅客。这样的工作,不象医生对待非典病人,目标那么明确,而是任何人都要接触,防不胜防,一旦遇着传染源,极有可能被感染,危险性更大。
  我们的检车员,他们要对安全负责,每时每刻都不能马虎,要对各节车辆的各个部位进行检测,接触传染源的机会也不少,特别是检测车辆走行部时,接触到是列车厕所排泄物,被感染的机会也很多。
  尽管这样,他们都无怨无悔,可最让他们难以理解的是来自各方面的精神压力。
  这一组简单的数字,让人心里沉甸甸的。
  由于列车乘务员走车到疫病高发区,地方有的部门和单位为了防止感染,对乘务员及其亲属都采取了一些预防措施。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4月30日,全公司有152名的乘务员的子女被地方学校停课;
有85名列车乘务员的爱人被对方单位解聘或停止工作;
  有530多名列车乘务员因为担当进京、进穗等疫区列车的乘务工作,被一些社区阻拦,无法回家;只能在外借居或租房子住,或者住在单位准备的宿舍里。
……
  这是一个让T11/12次车队党总支书记刘艳难以忘怀的情景。那天,她添乘12次,在空荡荡的餐车上,她看到餐车主任一个人坐在那里,呆呆地望着窗外。她走过去,拍了拍她的肩头,轻声地问"怎么了?" 这位主任一见刘艳便放声大哭,抽搐着告诉刘艳:前几天,丈夫对她说:"你别回家了,我的身体也不好,你整天跑北京,别带回病毒给我传染了。"一开始,她以为他是在说笑话。说到这儿,她抽搐的更厉害了:"可上个班回来,晚上睡觉了,他一个人躺那里不理我。我拿了枕头放好,他没有理我,我没在意,再拿了被子,他还是没有理我。这时我才真正感到一种压力,我的心一下子就凉了。他这样对我,就因为我走了北京的车。"
  锦州列车段2589/90次列车员马晶艳,休班到公共浴池洗澡,被认了出来。服务员愣是没让她进。王凤菊的女儿拉着她的衣角问:"妈妈,您走北京,小朋友都不跟我玩,说您是非典,您是不是,要是就别干了吧。"王凤菊呜咽了,她怎么跟女儿解释呢?
  一个家住农村的乘务员,因为跑北京,村口有两个民兵把守,不让他回家;
  一个乘务员所住的部队大院,不让她出门。她是穿着便装偷偷溜出来的,而且不准备回去了;
  一个乘务员一回到社区,社区的保安、大妈就往她身上喷药水,一进门就给她们家消毒。有时消毒水把自己的鞋都浸透了……

  有人说,受委曲需要一种觉悟,忍辱负重也是一种境界;
  也有人说,对乘务员的压力和不理解也是一种爱;
  还有人说,由于抗击非典,许多普通的乘务员家庭变得不再普通。
  乘务员们说,各方面不理解我们,我们应当理解他们。
  不管怎么说,这些列车乘务员都默默地承受了,难能可贵的是他们也理解不理解他们的人。因为他们知道,这个时候,只有他们自己做出牺牲,做出奉献了,居民才安心,社区才放心。尽管如此,他们出乘或归来,心底里期待的仍然是真诚的祝愿、爱恋的情怀、温馨的港湾和一个个灿烂的笑容。
  对忍辱负重,勇于做出牺牲和奉献的人,各级组织时刻把他们挂在心上。5月1日,沈阳铁路局局长张伟给正在隔离观察的2065/6次列车全体乘务员写来了充满深情和关怀的慰问信,局党委书记宋大悦多次打电话询问一线乘务员的情况,并嘱咐有关领导,一定要做好乘务员防护工作。客运公司党政工团组织给每名乘务员的亲友写了信,帮助乘务员减释思想压力。各单位都从实际出发帮助乘务员解决了许多具体问题。通辽分局向通辽客运分公司伸出了援助之手,在通辽和赤峰两地增设了有108张床位的休息室,让走疫区返程不回家的乘务员休息。沈阳分公司外租了300多张床位的宾馆和宿舍,供乘务员居住。各分公司也想尽一切办法,腾出更多的休息室、购买了新的被褥和一些必要的生活用品,给乘务员带来了关怀和理解。
在平时,当用奉献精神去评价一个人或一个群体,也许都不以为然。但在这个危难的时候,奉献精神则显得尤为重要,更加光彩夺目。在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客运公司的列车乘务员用行动共同唱响了一首"爱的奉献"。

  关键时刻,他们的共同誓言--“我是党员,让我上!”

 

  这是一个掷地有声的誓言。无论在战火硝烟的战场上,还是在抗击洪灾的波澜中,这个声音曾震撼大地,响彻天宇。在与非典的搏斗中,关键时刻,面对被病毒感染的危险,这个声音又响彻在我们的耳畔,响彻在列车上,让每个人都欣慰、振奋、受到鼓舞。这是一种精神,这更是一种使命。铮铮铁骨,英雄本色。

  "我是党员,让我上吧!我和病人拉过手,要传染就传染我一个人吧!" 4月26日,T121次列车由广州站徐徐开出。在5号硬席车厢里,长春分公司乘务员高胜峰正在为旅客登记。一位中年男旅客手抚着头,悄悄地拽了小高的衣服说:"我有个事儿跟你说一下。"小高立即放下手中工作,问他有什么事需要帮助。小高看他面带难色,便拉着他的手来到乘务员室。刚进去,那位旅客就急切地说道:"我在家就有些烧,吃了几片药还没有退烧"。小高感到问题很严重,就问他在家烧几天了,那位旅客不经意的说了实话:"在家就烧了三天了"。这还了得!小高马上安慰旅客,为他倒了杯开水,并让他在乘务员室坐着,千万别乱走动。他立即给临近车厢的乘务员传话。列车长张宝良立即赶到小高的车厢,了解了情况,立即安排隔离病人,封闭车厢。当车长准备安排人护理这名旅客时,沉思中的高胜峰对张车长说:"车长,这病人是我车厢里的,我是个党员,让我上吧,这护理工作交给我一个人做就行了,我都和他拉过手,也面对面说过话,要传染就传染我一个人吧。" 他那平和的语调里,透着一种令人震憾的力量。张车长眼眶湿润了,周围的乘务员都被深深地感动了。高胜峰把个人的安危置之度外,他全身心地为这名旅客服务,在一路送水、送饭、送药的护理中,小高还与这位旅客交上了朋友,鼓励他战胜病魔,早日康复。

乘务工作人员认真工作中

  车到锦州车站,这位旅客望着车下的防疫人员,笑着对小高说:"你和白衣天使一样勇敢、一样伟大!"
4月24日18.35分,T11次,7号车厢,发现一位发烧39度的旅客;
4月25日,19点50分,1035次列车发现一女旅客发烧、干咳,呼吸困难。
4月28日,15.52分,T123次,发现一旅客高烧38.4度,咳嗽。
4月29日,9点,2255次发现......
5月2日23点15分,2549次发现.....
发现、发现、发现......!
截止到5月5日,客运公司所属的旅客列车共发现49起有高烧、咳嗽等症状的旅客,向车站移交了48名需要进一步诊断隔离的病人。
  局客运公司防控"非典"办公室每天24小时专人值班。在每一期《非典情况日报》上,都有记载全公司旅客列车上发现发烧有异常的旅客和广大列车乘务员,特别是共产党面临危不惧,勇敢向前的生动事例。
  通化客运分公司通青六组列车长、共产党员朱志玲就是其中的一个。4月28日,执乘1406次。她在车厢巡视时,在通过台处发现有一名带着口罩的男旅客,精神不振,并伴有剧烈的干咳。她立刻意识到情况很危急。经询问,这名旅客已经胸闷、干咳多日,体温已高达40度。经与添乘医生商量,果断地将病人隔离。朱志玲和其他同事一道,将这名旅客活动过的13、14车锁闭、通风、消毒。并对两节车厢的165名旅客逐一进行登记。车到唐山站后,交当地防疫部门处理。事后有人问朱志玲:"你和病人接触不害怕吗?",小朱坦然地说:"能不怕吗,我也是人呀!但列车就是战场,我是列车长,是共产党员,关键时刻,我必须往上冲。"
  今天,当人们赞扬"人民的健康卫士"叶欣的"我是党员让我来"的崇高思想时,一定也不会忘记赞美同样战斗在抗击"非典"一线的客运战线的广大党员 "我是党员,我先上"的优秀品质。这样的铮铮誓言,为千里铁道线上猎猎飘扬的党旗增辉添彩。
  王素坤永远不会忘记在党旗下的誓言:"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他是沈阳客运分公司的一位即将退休的老党员。在T12次车队党总支发出倡议后,他反复想,我是一名老党员,快要退休了,在这个危难的时刻,我应该在岗位上为党的事业尽最后一点努力。他以一名老党员的情怀,向党组织写了一份要求连返继乘,勇挑重担的请求,表达了他对事业的忠诚。他写到:
  我作为一名老党员,坚决响应党组织的号召,要用12次列车战洪水的英勇气概来战胜非典。
虽然我快要退休了,但我要学习白衣战士和广大党员无私无畏,不怕牺牲,英勇奋战、死而后已的精神,永不矢志,在党和人民需要我的时候,献出自己的力量,用实际行动实践自己入党的誓言。
  党组织转发了这篇思想汇报,广大党员都从中受到一次教育,激发了自觉履行共产党员职责的自觉性。
4月18日,锦州客运分公司。在2590次列车出乘点名会上,乘务员们脸上的沉重表情,让列车长、乘务党支部书记胡君心中感到不安。出乘前,她知道,上个班绥中的一名旅客乘这趟车从秦皇岛返回,几天后被诊断为疑似非典型肺炎,正在葫芦岛医院治疗。(后来据媒体报道是辽宁省第一例输入性非典病人)。她沉稳而又亲切地对大伙说:"这种疫情虽然可怕,但是车总得有人跑,活总得有人干。但请大家放心,在执乘中如果发现有非典型肺炎症状的旅客,你们不要靠前,也不用害怕,我是党员,我先上。"
  在场的车队书记、队长被感动了,许多党员也被感动了。他们眼含泪花动情地说:"我们都是党员,请大家向我们看齐。也许我们会被染上病毒,也许我们会付出更大的代价,但作为一个党员,永不后悔。
4月20日,在长春分公司担当乘务的广州东-长春的 T121次列车上,乘务员发现一名旅客出现了咳嗽、发烧症状。列车长、党支部书记刘淑华接到报告后,快步赶到这个车厢。面对危险,她果断地说:"你们所有的人都离开这个车厢,马上进行隔离。"她不顾个人安危,为这名旅客量体温,并与另一名车长换班,细心看护,直到把这名旅客送交车站。虽然她们也被隔离观察,但她们说,为了共产党员的名誉和信念,这也值。
  客运公司抗击非典的历史不会漏下这一笔。局客运公司组织部部员、共产党员卢君,每天和大家一样,都被战斗在抗击非典一线乘务员的精神感染着。五一节前,一向沉默寡言的卢君平静地对组织部领导说,"为了宣传好广大干部职工和共产党员抗击非典,我要上车拍点录象资料。"领导和在场的同志一怔,惊愕的目光中更有一种敬意。 "要是不上去,这些画面就永远拍不到了。"卢君依然平静地说。出发前,公司领导关心地嘱咐他,做好自我防护,别染上非典。他坚定地说:"为了不使客运公司乘务员在一线的画面在历史上出现空白,就是染上了非典也值得。"4月29日,出发的那天晚上,卢君专门去看望了老母亲。卢君心里明白,这种看望意味着很多很多。他轻轻地拉住母亲的手说:"老妈,您别担心,我没有事的。我不上车,坐在家里等于没有工作。""儿子,妈支持你。"作为母亲,她深深地理解做儿子的选择,他的女儿也用两朵泪花为父亲送行,她更理解父亲的执着,并为有这样的父亲而骄傲!
  高大魁梧的卢君身穿迷彩服,背着沉重的摄像设备,象一个出征的战士,勇敢地登上开往北京的K54次列车,走向了抗击非典的第一线。在"五一"放假的时间里,他日夜兼程,始终奋战在列车上。他两次到北京,登上了全公司10趟进京列车和3趟其他列车,采访了40余名列车乘务员,并在长春、吉林、通化等客运分公司召开座谈会,进行实地采访。
一幅幅反映客运公司干部职工在一线抗击非典的精神风貌的珍贵画面,被卢君永远地定格在历史的瞬间。
危难中,勇于记载历史的人,也会被历史记载。
  历史也会记载在危机关头,在危险面前,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广大共产党员所表现出的那种无畏和勇敢。

  战胜灾难,他们的行为告诉职工--“患难与共在一起”
 

      困难面前,最需要的是团结和力量!能不能团结和凝聚起职工的力量,关键是干部。在这场危难中,最大的考验是对各级干部的考验。客运公司的各级干部,经受着考验。他们深入一线,与职工在一起,同心协力,患难与共,凝聚起了抗击非典的坚强力量。"我们的干部必须到抗击非典的第一线,和职工患难与共在一起,这是战胜非典的强大动力。"客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康凯有力说。这是对各级干部的要求,这更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意味深长,力重千钧。

工作人员指导乘客认真填写登记表
乘务员们辛苦了!

  4月25日,北京。平日乘务员公寓门前 24小时人流熙嚷,灯火通明的食杂店、小吃部全部封闭。一张张白纸黑字的封条,让刚刚添乘到着的沈阳客运分公司T11/2次进京车队党总支书记刘艳顿感肃杀。走在这条熟悉的路上,车班乘务员的脸上也失去了往日到着后的笑颜与轻松。透过他们不安的眼神,刘艳顿时有一种不可名状的心理。整整一宿,她没怎么合眼。回来后,她在添乘报告中写到-
  4月25日至26日,往返添乘T11/2次。近几日,随着北京非典疫情的日益加重,列车上的气氛也变得紧张了许多。特别是25日刚一上车,看到全组乘务员带着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工作在车厢的情况以及同志们不安的神情,我觉得自己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在大家思想波动这么大的情况下,我理所应当做一些应该做的事情......

在这种情况下,乘务员同志们依然坚守在本职工作的岗位上,忙碌在车厢里,心里很受感动。在这样的危难面前,职工也好,家属也罢,他们多么需要别人的理解和安慰呀!我作为一个基层的总支书记,应该尽自己的所能,做好职工的思想工作。几天来,我想了很多--我是谁,工作为了谁,应该做些什么?如果没有一线这些爱岗敬业的职工,我们的工作从哪儿去体现,自己给谁去当书记?当书记就是要把职工的冷暖时刻放在心上,爱别人胜过爱自己。一想到这些,在添乘中,我把每一名职工都当作自己的兄弟姐妹,与他们谈思想、谈工作,职工也都愿意跟我说上几句知心的话儿。看到职工生病了,我把自己准备的药送给他们,看到有的职工嗓子疼,我就把苹果洗干净送到他们手中。让他们感到,战胜非典,组织和领导时时刻刻与他们在一起。
  ……
  这是一份在非常时期的一份非常的添乘报告。它没有一句官话、套话,更没有哗众取宠和矫揉造作。它是一个基层的党务工作者,面对危难,面对职工,发自内心的独白。我们还能要求一个基层党总支书记做更多的什么?其实,刘艳的确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她只是在这个危难的时刻,认真地思考了她应该做些什么?而且她做到了。她的思考,也会给更多人带来更多的思考。
  正像客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康凯讲的那样:"在这场危难中,我们的各级干部首先要经受住考验,要上一线,与职工患难与共在一起,同舟共济,才能调动好、发挥好、保护好职工群众的积极性,才能凝聚起抗击非典的强大力量。"
局客运公司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疫情为命令,号召各级干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履行自己的职责,团结和带领广大职工与非典作斗争。
  在疫情之初,客运公司按照路局和路局党委的要求,把抗击非典工作作为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公司多次召开党政联席会议和专门工作会议,研究对策,制定预案,提出了防控非典的八条措施。
整个工作的部署和落实的过程都是超常规的。公司领导严肃地指出,不管是谁、不管是哪个部门,由于工作的疏忽造成后果的,都将成为历史的罪人。严峻的形势和繁重的任务,客运公司各级领导和职工的心中都绷紧了一根弦,使公司各级组织和三万多名员工迅速形成了抗击非典工作的浓厚氛围和攻坚态势。
  --公司迅速成立了防治非典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日常防控非典工作的决策、指挥;
  --抽调公司乘务管理部、装备管理部、安全路风监察部、宣传部、工会等部门的人员组成防控非典办公室,实行昼夜值班,全面掌握防治非典工作动态,畅通上下信息渠道,保证各系统正常运作。
--战役之初,三万份防控非典常识宣传单就发放到每名干部职工手中,进一步增强干部职工防范意识和做好防控工作的责任感。
  "对于防控非典工作,只要是需要,投入多少都是值得的"。这是公司领导班子的共识。他们先后多次下到各分公司现场办公,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拨款460万元,作为防控制非典的专项资金,为干部职工购买了手套、口罩,防护服等必要的用品和药品。公司工会启动爱心救助工程,投资30万元,帮助职工的解决实际困难。
  在抗击非典的每一个日子里,无论在车站的站台上,还是在奔驰的列车上,你都能看到局客运公司和各分公司的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的身影。
  在多少个日日夜夜里,在多少次出乘点名会上,在北京、在广州、在呼和浩特的公寓里,在宿营车上,公司和分公司的各级领导、部门和车队的干部,他们与列车、与乘务员朝夕相伴。
在每趟列车上,全公司每天近200名干部和全局的医疗防疫工作者跟班添乘,他们与乘务员携手并肩,共同筑起抗击非典的坚强防线。
  公司的各级干部昼夜值班,也奋战在第一线。公司乘务管理部部长许广东,他不分昼夜,不顾疲劳,全力抓好非典办的日常工作。每天,他都要到沈阳北站,对重点列车的防控工作进行检查。还及时掌握公司防控工作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在沈阳客运分公司的4月29到5月5日节日期间的干部添乘表上,写满了领导班子成员的名子。沈阳分公司担当的车次最多、进入疫区人员最多、发现高烧旅客人数最多、被感染的机会最多、乘务员被隔离的最多,各方面的压力也最大。李军和张力刚作为党政主要领导,面对重重困难和压力,他们不辜负组织的重托,带领分公司班子成员始终奋战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极大地鼓舞了广大乘务员的斗志。
  "是领导干部就要以行动做给大家看看。" 这是长春客运分公司广州车队队长张连祥在会上郑重地对大家讲的一句话。
长春至广州东这趟列车的乘务员,从2002年底到现在,一直承受着很大的心理压力。一些乘务员出现了种种思想情绪。
看到这一切,张连祥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4月18日,张连祥与车队副队长李晓东、佟振波随车添乘,与乘务员同吃同住,极大地鼓舞了大家的士气。张连祥还在疫情最为严重的北京驻扎了4天。天天检查列车的车内通风、卧具消毒等防控措施落实情况。每一次都特别关心乘务员的自身的防护。
  广大职工耳闻目睹公司各级干部在危难时刻的行为,更增强了战胜灾害的力量和勇气。
握住你的手,握住我的手,让我们共同挽起抗击非典的双手。为消除列车乘务员恐慌的心理负担,公司和分公司的党政主要领导,每天坚持接送进入疫区的列车。在站台上,当他们手和乘务员手紧紧地握在一起的时候。有的乘务员很认真地对他们的书记、经理说:"我们乘务往返到疫区,身上可能都是病毒,领导您就别握手了,免得把病菌传给您。"
"你们都不怕,我们怕什么!"领导们都对职工这样说。
  4月23日,通辽分公司经理高玉祥添乘到呼和浩特。这趟列车要经过三个疫情严重的地区。在车上、在公寓、在休息车上,他与职工同吃、同住、同工作。并向乘务员承诺:分公司一定把职工的安全放在首位。尽全力投入资金为职工购买各种防护用品和预防药品,只要职工需要的,分公司想尽一切办法解决。
  各级领导和乘务零距离的接触,真诚的关怀,让乘务员感到了一种关怀,感到了一种力量。
领导干部身先士卒,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发挥的表率作用,它所凝聚的力量是巨大的。我们不能否认,每一名职工在自己勇赴危难的时候,他们也期待领导干部在他们最困难的时候,真正地惦念着他们,关心着他们,他们肩并肩,手挽手,患难与共。这是凝聚力量、共度难关的根本所在!

  风雨兼程,我们与你同行。
  永不停歇的旅客列车,满载着客运公司广大职工用心血、汗水、甚至是泪水铸就的信念、追求、精神和情愫,继续飞驰在抗击非典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抗击非典的战斗还没有结束,病魔尚在,任重道远。在每一趟列车上,面对危难,乘务员依旧是热诚地服务在旅客的身边,他们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语,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微笑,依旧是沉静、勇敢和美丽。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什么是爱岗、敬业和奉献;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什么是平凡中的伟大与高尚;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团结勇敢、坚韧不屈、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的绚烂光彩。谁都不会否认,历史将会用浓墨重彩记载着他们的荣光。

 

 


打印本稿

发表评论

  推荐给朋友:
   

新华网新闻检索
组合检索 帮助
版权所有:新华网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新华社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