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05/24 15:42:41
来源:新华网

沈阳建筑大学:课程思政点亮岩体力学之光

字体:

  新华网沈阳5月24日电 伴随着震耳的轰鸣声,落石从眼前呼啸而过,巨大的山体顷刻间滑塌,涌浪掀翻了长江航道行驶的船只……地质灾害带来的视觉震撼和情感冲击让学生们的专业使命感油然而生。这是沈阳建筑大学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岩体力学》上,教师赵国庆基于巫峡巫山段箭穿洞危岩体案例构建的虚仿实训场景。同时,行业导师在工程现场远程讲解了案例详情。新颖的教学模式让课程思政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授课过程中。

  由于岩土工程工作条件艰苦的行业特点,导致一些学生对专业课的认同感弱,学习动力不足。对此,赵国庆有自己的看法,“岩体力学这种理论性和应用性兼具的专业基础课,学生不爱学、不会学、学不会很正常,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提升课程的趣味性,更重要的是要进行课程教学的改革创新,要想办法让学生想学、会学、会用、会悟。”

  为此,赵国庆在传授岩体力学知识的同时,将价值引领贯穿其中,不仅教会学生“知岩石”,更引导他们探索和解决岩石工程具体问题,从而“用岩石”。同时,通过“身体力行做表率,双堂互补、四师协力”等创新举措,让学生“爱岩石”。

  “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他们经常会给我带来一些意外之喜。”赵国庆说,在岩石边坡工程课堂研讨中,有学生提出了采用生态技术进行边坡治理的方案,并在课后完善技术方案申请获批了专利,他们用这个方案参加大学生创新方法大赛还获得了省一等奖。近五年来,赵国庆授课班级学生获批专利15项,获国家级竞赛奖励5项,省级奖励20余项。

  “老师,枯燥、艰苦的隧道施工环境一度让我感觉到压抑,但每次看到现场的围岩,就会不自觉地想到您关于‘人生如岩’的比喻,让我重拾工作的热情。”有毕业生在工作后给他发来这样的反馈。

  “思政教育是具有滞后性和差异性的,希望学生们在社会摸爬滚打多年后再回首校园时,所能想起的不仅仅只是知识和能力,更多想起的是老师们对他进行的做人道理的传授以及老师对他的影响。”赵国庆说。

【纠错】 【责任编辑:关溪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