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06/25 09:16:56
来源:新华网

中国东北百年大集里的传统与新气

字体:

这是6月21日在田家大集上拍摄的香囊。新华社记者 王郁源 摄

  新华社沈阳6月23日电(记者赵泳、王郁源、汪楠)早上7点,位于中国辽宁盘锦市的田家大集已是人流涌动。淡青色的鸭蛋整齐地码在货摊上,蒸锅里散发出糯米混合着芦苇的清香……正值端午佳节,前来采购的民众一手抱着新鲜的艾蒿,一手拎着瓜果蔬菜,挨家挨户询问着价格。

  大集,这一根植于农耕文明的独特商贸形式,最早可追溯至周朝,多位于交通要塞地带,民众在这里囤物换物、买卖交易。随着社会变迁,它又逐渐演变成集商业、文化和娱乐活动为一体的业态。

  史料记载,田家大集在清嘉庆年间就成为当地及周边地区的贸易集散地,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如今,田家大集面积已扩展至4万多平方米,可容纳1000多个摊床。随着端午节的到来,从当地和周边营口、锦州等地赶来的商家,已提前占好铺位,等待民众的光顾。

  吃粽子、戴五彩绳、门口插艾蒿,是中国北方过端午节的传统习俗。76岁的黄奶奶一早就赶到集市。“大娘,您可以先尝再买。”粽子摊的老板热情地招呼她。

  确认过味道后,她满意地点点头,买了6只红枣糯米粽。“我和老头就爱吃这个口味的。”一边说着,黄奶奶拎起已买的一大包樱桃、芒果和河蟹,“这个端午节,我孙子回来了。这些他都爱吃。”

这是6月21日在田家大集上拍摄的糯米粽。新华社记者 赵泳 摄

  “甜瓜包甜!”“大连樱桃,随便尝!”……商家的吆喝声不绝于耳。随着当地交通物流体系的不断完善,田家大集上各类货品一应俱全,满足着居民的多样化需求。在这里,人们既能买到物美价廉的当地特产,也能挑选到从外地运来的新鲜水果;大集上的本土产品,也在通过互联网走向中国全国。

  刘崇怀是盘锦碱地柿子种植大户。5年前,他把销售渠道从大集拓展到线上,客户从乡里乡亲发展至北京、上海、海南等地。“我们产品的销量翻了好几倍。去年底,我们柿子供不应求,顾客订货都得提前预约。”

  近年来,盘锦市持续加强对物流基础设施、冷链系统建设等的政策性扶持力度,大力鼓励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营销、支付、售后服务线上线下互动。“正常来说,配送一箱5斤的柿子得好几十块钱,但我们只需付10块,运输成本大大降低。”刘崇怀计划未来再开一个抖音商城账号,实现对碱地柿子、盘锦河蟹和盘锦大米的进一步推广。

  除商品交易,这个大集还经常举办民俗表演、售卖手工艺品,将其打造为当地民俗文化的展示窗口。“大集热闹、有人情味,这种氛围在商场里找不到。”一对正在逛集的年轻情侣说,“走进大集,我们感觉特别治愈。”

  流连于熙熙攘攘的人流和此起彼伏的叫卖声中,百年田家大集,诠释着人们在柴米油盐中对生活的无限热忱与期盼。

【纠错】 【责任编辑:刘舒】